奮進號響,一呼百應。聚焦省、市部署要求,2月10日,陽東區高質量發展大會暨提升落實年動員會召開,在全區各級各部門掀起了一股加快建設具有陽東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強大熱潮。
不負春光、苦干實干、奮勇前行,以“提升落實年”為主線,全力推動陽東高質量發展實現新跨越,更好服務和支撐全省、全市發展大局,已成為全員上下鉚勁發力的統一共識。陽東區11個鎮迅速響應、提綱挈領,立下任務書和行動表,旨在深入貫徹落實“新春第一會”精神,全力以赴興產業、鉚足干勁抓落實,進一步深耕鎮域特色,塑造陽東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東城鎮
打造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示范鎮
2025年,東城鎮將圍繞打造創新引領、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示范鎮的發展定位,以“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為總牽引,以“三大抓手”全力將高質量發展“施工圖”轉化為東城的“實景畫”。
一是抓好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認真落實支持企業發展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各類企業扎根東城、放手發展,加大“個轉企”“小升規”政策扶持力度。持續完善五金刀剪產業體系,著力強鏈補鏈,引導產業全鏈條發展,用好陽江合金材料實驗室十八子科創基地,推動五金刀剪產業依托研發設計、技術創新和品牌打造實現轉型升級。
二是抓好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研究利用過渡性開發政策,推動一批符合政策的留用地進行過渡性開發。引導各村引進符合城鄉功能定位要求、有發展潛力的產業項目,提高留用地開發利用效率,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三是抓好農文旅融合發展。引進專業團隊,制定那龍河流域規劃開發方案,持續完善那龍河碧道周邊基礎設施配套,打造那龍河畔農文旅融合示范區。通過“政府統籌引導、企業建設經營、群眾參股運營、國企管理服務”的工作模式,引入經營性項目,打造“遠方很遠、東城很近”精品旅游路線和農文旅IP,延長農文旅產業鏈條,增強農文旅產品吸引力,輻射帶動周邊村落連片開發。
北慣鎮
扛起服務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大梁
作為中心鎮、典型鎮,2025年,北慣鎮將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按照“提升落實年”要求,主動挑大梁、沖在前、當先鋒,以產城融合發展的新成效,助推陽東高質量發展實現新跨越。
一是立足主戰場,扛起產業發展用地保障的大旗。集中精銳力量,動真碰硬征地,力爭年內征收100萬平方米土地,為打通園區骨干道路、綠能示范產業園建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項目落地提供充足的用地保障。
二是緊盯主引擎,拿出服務企業提速發展的實招。聚焦優化營商環境,規范涉企行政執法行為,常態化精準化走訪,協調解決企業訴求,服務企業做大做強。加快北慣片區基礎設施配套工程進展,提升美麗圩鎮建設水平,高標準打造平地等3條典型村,開展新一輪綠美生態建設,進一步增強圩鎮服務功能和綜合承載能力,為企業招引人才、留住人才提供更加宜居宜業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
三是當好主力軍,勇挑推動工作提升落實的重擔。做細95家規上工業企業和33家限上商貿企業運行研判,做好“小升規”“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工作,做優新引進項目落地建設服務,力爭今年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70億元,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向上向好,推動“百千萬工程”實現“三年初見成效”目標任務。
大溝鎮
全力服務好總投資800億元綠能項目
2025年,大溝鎮將以壯大特色產業為引擎,切實把握好“提升落實年”工作主線,堅定不移推進陽東區“1+3+3+X”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圍繞“生態漁農、人文大溝”新發展思路,聚力“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目標,繪制高質量發展新藍圖。
抓產業,打基礎。依托國字號“一村一品”示范村鎮、“農業產業強鎮”以及省“百千萬工程”創新型專業鎮等資源稟賦,堅持打好產業牌,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深做實大空間、大產業、大項目、大建設、大發展、大民生“六大建設”,聚焦千億級綠色能源產業集群、現代特色漁農業、濱海旅游三大支柱產業布局,建設能源小鎮。
抓環境,提品質。以“提升落實年”為主線,強化鄉鎮聯城帶村節點功能,全力聚焦美麗圩鎮“七個一”、綠美生態、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等方面提質見效。舉全鎮之力服務好已落戶的總裝機容量635萬千瓦,總投資800億元的超十億元、百億元的14個綠能項目。搶抓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契機,加快省海洋漁業跨縣集群產業園建設,構建“一只蠔、一只蝦、一條魚”全產業鏈格局。
抓改革,激活力。依托已盤活的千畝產業園用地,引進更多企業落戶大溝,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陽東新的經濟增長極,做大做強鎮域經濟。繼續擴大首屆“大溝蠔美”美食文化活動影響力,打造壽長蠔交易碼頭網紅美食村新地標。
東平鎮
按照小城市規劃高標準建設中心鎮
2025年,東平鎮將以“提升落實年”為主線,按照小城市標準規劃建設中心鎮,奮力推動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抓好小城市標準建設項目落地。鞏固深化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成果,持續推進綠美生態東平建設,把東平建設成功能齊全、配套完善、環境優美、宜居宜業的現代化小城市。
持續推進典型村培育工作,力爭2025年實現全域創建典型村。聚力鄉村產業發展,形成囊括沙咀民宿街、口洋珍珠灣民宿區、北環“山海宿”連片民宿主產業區,以及大澳、允泊民宿輻射區的“兩翼”民宿產業。做優庭院經濟,打造山田河海文商旅綜合體,打造“海味·荔枝”品牌,推動強鎮富村企業發展,實現產業旺村產業富民。
打造綠色能源全產業鏈,打響文旅產業新名片。推動清潔能源下游企業服務項目落地,打造超千億級全產業鏈綠色能源產業集群。推進東平國家級中心漁港核心區改造升級,加快推動東平國家漁港經濟區建設,打造現代化海洋牧場,優化休閑漁業產業,為傳統漁業注入新活力。深入推進省級旅游度假區創建工作,特色文旅活動提檔升級,打造“四季東平”文旅項目。優化“核科技+”精品路線,打造“兩天一夜”“三天兩夜”精品文旅體驗項目。
新洲鎮
做精做強“大農業、大文旅、大項目”
2025年,新洲鎮將以“百千萬工程”為總牽引,以“提升落實年”為主抓手,大抓“大農業、大文旅、大項目”,鉚足干勁持續壯大鎮域經濟,努力實現綜合實力大提升。
堅持以“大農業”為基,加快鵝種業創新園二期、雞山鳳犇鴨養殖場、烏石高效養殖區、通威漁光科技示范園等項目建成投產,同時緊抓現代農業產業“補改投”試點契機,推進一粒粟智慧化育秧、麻竹筍種植生產加工等基地建設,著力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以“土地信用中心”為抓手,年內完成試點村農用土地收儲,招引農業龍頭企業進駐開發。
堅持以“大文旅”為翼,充分發揮紫羅山省級森林公園、恩陽臺獨立大隊活動舊址省級國防教育基地、國家級3A景區等優勢,加快表竹村紅色文旅融合發展項目、兆馬文體戶外運動基地建設,以“典”帶面示范帶動全域鄉村振興,大力打造新洲臘味、豆豉醬油、黃酒釀造等文化示范點,傳承發揚陽東優秀傳統文化。
堅持以“大項目”為擎,大力發展綠能產業,加快新洲大合風電場上馬建設,完成新洲14萬平方米產業園用地收儲,力促綠色算力產業落戶新洲。借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契機,整合規劃可盤活土地,為大項目落戶新洲提供用地保障。持續提升圩鎮風貌品質,加快推進“七個一”、污水處理廠、垃圾中轉站等項目建設。
合山鎮
用好特色資源助推農文旅產業“火”出圈
2025年,合山鎮將對標對表“提升落實年”目標任務,以時不我待的奮進姿態,落實“三個突出”工作重點,奮力在“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初見成效之年邁向新輝煌。
一是突出項目實施。科學謀劃典型鎮村建設項目,管好用活項目資金,持續推進鎮區“三線”整治、亮化美化綠化工程等特色項目落地,著重加快第二污水處理廠建設、垃圾中轉站遷移擴建工程,提升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二是突出產業發展。積極推動木制品、針織機械、食品香料等三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鞏固拓展富硒水稻、黃金百香果、香蕉、粉葛等特色農業,結合“合山牛”、豐多采、合山溫泉,以及合廣路與河堤路兩大商街等資源要素,助推全鎮農文旅產業“火”出圈。重點利用合山機場特色資源,搶占低空經濟新賽道。
三是突出基層治理。深入推進圩鎮“六亂”整治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用好“問題銷號榜”和“門前三包評定榜”,建立長效機制,廣泛動員群眾參與,著力提升城鄉環境品質;加大普法宣傳力度和風險隱患排查力度,嚴格落實社會救助制度和安全生產責任制,維護社會大局持續和諧穩定,同時創新文明鄉風活動,推進移風易俗,力促鄉風、家風、民風向好向善。
雅韶鎮
全力創建美麗圩鎮省級示范樣板
2025年,雅韶鎮將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目標,以典型鎮、村培育為基礎,以產業升級優化為核心,以農文旅融合發展為新引擎,全力推動鎮域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聚焦典型鎮村創建。緊扣美麗圩鎮省級示范樣板創建目標,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大力整治鎮區及農村“六亂”問題,提升圩鎮風貌品質。充分發揮笏朝村作為首批典型村的示范作用,帶動雅韶村、五豐村的典型村培育工作。
聚焦產業發展。按照“一村一策”思路,盤活村集體閑置土地資源,探索多元有效的集體經濟發展路徑。重點推動尖山、前進工業園發展,優化園區企業布局,鼓勵企業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打造優勢產業,推動傳統水產養殖向現代化、集約化、規模化轉型,實施“訂單農業+標準+培訓”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促進尖山蟹、對蝦、生蠔養殖基地規模化發展。全力打造“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培育荔枝、桑葚果、檸檬等特色產業,推進特色品牌建設。
聚焦文旅融合。加快推進笏朝村農家樂、雅韶村研學基地和五豐村水庫移民美麗家園項目建設,發展“庭院+民宿”和田園觀光,吸引游客,帶動消費,書寫雅韶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塘坪鎮
搶抓農文旅融合發展機遇闖出產業新路
2025年,塘坪鎮將搶抓農產品市場份額,乘著農文旅發展和產業升級的東風,用好各類合作共建資源,借助省民政廳、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駐鎮幫扶優勢,積極對接各類社會組織,引入更多資金、技術、人才和市場,進一步補齊鎮村公共基礎設施短板,以實干爭創塘坪高質量發展新面貌。
一方面,依托新325國道通車機遇,盤活閑置土地,加快建設北甘農產品交易市場、湖羊養殖基地,整合荔枝、番薯、火龍果、芭樂果等特色農產品資源,打造區域性公用品牌“塘優品”,全力推動富鎮強村公司業務走上正軌,提升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利用北甘農文旅熱度窗口,加速開展北甘竹溪公園二期建設,落實北甘河一河兩岸升級改造暨鄉村親子露營和研學基地規劃,率先打造鎮域南片文旅發展帶。
另一方面,以世通公司開發礦區為契機,探索打造綠色新型建材產業園,申報省重點項目,爭取更多的土地指標,推動晶科和鍋蓋嶺項目等重點項目投產,把塘坪鎮打造成為陽東區產業轉移承接地,努力成為陽東區乃至陽江市新的經濟支撐點。
大八鎮
激活生態資源全力打造美麗“后花園”
2025年,大八鎮將用好本地自然資源和產業優勢,以實施“百千萬工程”為總牽引,以農文旅+產業發展為重要抓手,不斷提升鎮域經濟綜合實力,向打造全市美麗“后花園”目標奮進,推動大八高質量發展實現新跨越。
以農業為牽引,持續擴大益智、砂仁、涼粉草等南藥種植面積,培育和引進益智醋、益智酒等產品經營加工企業,延長林下經濟產業鏈;持續做好瓜咸、菜果干等“土特產”文章,推進美食蕉、油茶等種植項目,推動產業結構優化。
以文化為導向,深入挖掘和整理紅色文化、古城村高涼文化,依托周亨銅鼓、古城村古墓遺址、古村落等,積極打造集考古研究、文物展示、講學培訓于一體的文化展館,實現以文塑旅、融合發展。
以旅游為載體,加快推動大八了園、大亨茶文創產業綜合體等項目,謀劃建立全國最大仙湖蘇鐵野生群保護區公園,積極打造珠一村精品民宿,整合千畝梯田生態農場、農耕文化展館、井岡河公園、溫泉等資源,串珠成鏈形成生態休閑旅游片區,帶動鎮域餐飲、民宿、“土特產”等行業加速發展。加快舉辦“村野”越野跑賽事項目,推動特色旅游模式取得新突破。
以產業為驅動,加快推動木器產業園二期項目落地建設,謀劃打造木制品收藏博物館和國際共創研究中心,助力傳統木器產業擴容增效、轉型升級。
紅豐鎮
做強鎮域經濟打造省級商貿類專業鎮
2025年,紅豐鎮將堅持干字當頭,持續抓發展促提能,聚焦五個“圍繞”,推動全鎮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圍繞打造省第二批商貿類專業鎮,持續加強五金刀剪、智能電器、木器加工等產業的培育,打造具有紅豐特色的商貿集散基地、農商旅融合示范街區、夜經濟街區。
圍繞爭創“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典型,高標準推進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常態化開展鎮區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針對重點區域持續開展“六亂”整治,推動綠美生態建設、風貌帶建設,全面提升鎮區人居環境品位。
圍繞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大力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整理閑置低效的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優化土地空間布局,形成良田比較集中、村莊布局優化、產業集聚發展的新格局。
圍繞打造“漠陽香”絲苗米、紅豐菠蘿蜜、澳洲堅果等本土特色農業“三張名片”,加強引導擴大種植規模,建設集農產品加工、儲存、銷售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園。
圍繞堅持黨建引領,深入推進“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建設,發展壯大網格員和志愿調解隊伍,充分發揮“掛號問診”調解模式、積分獎勵機制等創新舉措作用,有效構建“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平臺,把問題和矛盾解決在基層、化解在源頭。大力推行黨群積分制和鄉村治理積分制,有效激發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新格局。
那龍鎮
深度融灣打造工農旅融合發展特色鎮
2025年,那龍鎮將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立足打造陽東深度融灣橋頭堡和工農旅融合發展特色鎮定位,開創那龍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聚焦產業發展和特色資源,全面推廣“土地信用中心”流轉模式,積極探索“補改投”項目實施方法。大力打造“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產業體系,積極探索和平村牛大力、田畔黃牛養殖及那龍村優質水稻等省級“一村一品”特色農業產業融合發展新模式。突出工業重點,不斷健全鎮配套基礎設施,營造優良營商環境;積極融入陽東區兩大示范帶建設,用好陽江監獄閑置資產、古碼頭文化、那頓東園沿河風光等特色資源要素,謀劃打造那頓東園一江三岸休閑營地,將濤景高爾夫度假村、東湖星島、那龍垌千畝觀光水稻串珠成鏈,打造“環東湖片區”,開創文旅融合發展新局面。
聚焦項目發展和村莊建設,全力推進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深入開展“綠美陽江 宜居城鄉”陽江市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加快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持續鞏固3條典型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積極謀劃2025年典型村創建,重點推進歷屯村的典型培育,做好“田畔牛”這篇文章,打造一張那龍特色新名片。
關于我們
|
網站幫助
|
網站地圖
|
隱私申明
|
主辦單位: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4417000019 備案序號:粵ICP備16010311號-3 網站報障:0662-3367662
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